
↑ 炉霍(海拨3206)→朱矮镇(海拨3395)→第1个无名垭口(海拨3720)→第2个无名垭口(海拨3945)→罗锅梁子垭口(海拨3989)→27km→甘孜(海拨3367)
里程:96公里
路况:全程柏油路
难度:★★★★

↑ 炉霍,川藏317线从东南至西北贯通全境,历为去西藏、抵青海的要衢和茶马古道重镇。一早从这里出发,将翻越3个垭口到达甘孜。
功略上标注骑行难度为三颗星,我给加一个。今天的三个垭口很欺负人。






路边手机随拍的几张照片。






↑路旁草坪上,藏族同胞成群坐在草地上、喝着酥油茶,坐在那里悠然自得有说有笑。我很讶异。直径的走过去才知道这是“过林卡”。

过林卡,是藏族同胞最普遍的休闲娱乐方式,又叫耍坝子。
藏族同胞的过林卡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的野炊,只不过他们更有民族特色和宗教意义。

征得同意我们也参与了其中,过林卡是藏族同胞与家人和朋友相聚在一起唱歌跳舞,吃喝玩乐,颇有意义。

一位藏族同胞上前把瓜子,饮料送到我们手里,非让我们吃,并让我们带上饮料路上喝。这一刻,藏族同胞热情好客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
端起酥油茶,轻轻吹去茶面上浮着的碎叶,一股混合着奶香味和清茶味的热流就顺着咽喉而下,直暖心田。细品一品,有些甜,又有些咸,浓而不腻,只是觉得好喝。

翻越三个垭口之前,在朱矮镇用午餐补充能量,做好爬坡准备。

↑ 从炉霍出发后60公里到了卡萨湖(海拔3510米),卡萨湖是典型的高原淡水湖泊,是川藏北路最大的水鸟栖息地,总面积1.92平方公里,是当地有名的圣湖。

卡萨湖将湖光、山色、天景融为一体,虽不大,但很漂亮。

卡萨湖被人们尊为母亲湖,每当藏历羊年,数以千计的信徒不畏长途跋涉来到这里转湖。

↑ 下午一点开始翻越第一个垭口。


在川藏线上,每次翻山,我最渴望看到的就是在山风中猎猎飘扬的经幡,因为看到经幡,就意味着我们要到达垭口了!









到达甘孜前,路过格萨尔王城,进去转一转,拍张照做纪念。

格萨尔王在藏族的传说里是神子推巴噶瓦的化身,一生戎马,扬善惩恶,弘扬佛法,传播文化,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。

格萨尔王他降魔驱害造福藏族人民的光辉业绩,早在十至十一世纪,就在我国有雪域之称的西藏高原、风光绮丽的青海湖边、巍峨的日月山下、丝绸古道的陇原大地、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、美丽的孔雀之乡云南等省区民间广泛流传,至今人民依然怀念歌颂着这位民族英雄。


一路上庄重的白塔随处可见,这座格萨尔王城里的白塔别有意境。顺手拍摄下来。白塔是根据尼泊尔带来的佛塔样式建造的,所以被人们俗称为“喇嘛塔”。由于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涂抹着白灰,颜色洁白,又俗称“白塔”。

到了藏地更体会到佛菩萨无处不在,佛教信仰早已融入了藏人的血脉中,从他们淡定平和的面容,步履匆匆的转经步伐,陌生人见面时的微笑,言谈举止中的谦和都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,让我真切体会到了不悲不喜不忧不燥的状态,他们是佛国的子民早已将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佛菩萨,只是在人间轮回路上洗刷着自己累世的罪愆。

转经筒又称“嘛呢”经筒,藏传佛教认为,持颂真言越多,越表对佛的虔诚,可得脱轮回之苦。因此人们除口诵外,还制作“嘛呢”经筒,把“六字大明咒”经卷装于经筒内,用手摇转,藏族人民把经文放在转经筒里,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,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“六字大明咒”。

我们今天的目的地,是一个美丽的地方,阳光格外地眷顾着她。在蓝天下拥抱徐徐和风,可尽情享受阳光沐浴。更多的时候而为她的大气天成,神奇光影,人文风情而如痴如醉。这里没有都市的浮躁和喧嚣,没有遮日烦心的雾霾和攘攘接踵的人流。通透、宁静、自然是她最直观的写照-----她就是圣洁美丽的甘孜。


↑ 感谢全国公益骑行联盟骑友们的关心关注!